在洒满阳光的午后,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双语实验学校迎来了本学期教学共同体第五次主题活动。11月16日下午,来自王集小学、魏圩小学、张家圩小学、潘庄小学、南刘集小学、三庄小学、穿城小学、致远小学、南京路小学、双语南校区共十所成员学校近两百名语文骨干教师齐聚双语寻芳台,围绕“领学制语文课堂教学”展开研讨。
活动前,宿迁市泗阳双语实验学校杨荣丽主任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1.“领学制”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研习交流”?2.“小组领学”环节,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实验课堂
首先,宿迁市泗阳双语实验学校“领学制”项目实验教师王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领学制”语文实验课——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王老师在教学中呈现了领学制课堂范式:研习交流—小组领学—组际挑战—教师挑战。给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展示了“领学制”在语文学科的样态。
无论是领学者的精彩展示,还是小组间热烈地讨论交流,以及教师在课堂中的适时引导,都赢得了听课老师们的高度赞赏。
聆听思考
活动中,教研共同体学校老师围绕活动前主持人抛出的问题,认真记录、深入思考。
研讨交流
认真聆听课堂教学后,大家围绕课前的两个问题,结合王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研讨交流。教研共同体学校教师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活动研讨氛围浓厚、讨论激烈。
双语南校区教师:课堂一开始,我听得是一头雾水,慢慢听下来,发现这种“领学制”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种噱头,它有很大的操作空间。领学者勇于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积极踊跃地补充观点,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南京路小学教师: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整个课堂通过领学组成员进行领学,其他组成员补充介绍,老师在关键时候加以提点,学生很轻松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觉得“领学制”在很大的程度上凸突显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
穿城小学教师:“领学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推进教学改革的主战场,这节课上王老师重构了学习小组的关系,重构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大家凝聚在一块儿,小朋友之间进行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使得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双语学校刘海燕老师:研习交流环节是“领学制”范式中的第一个板块,是一节课学习的基础,所以研习交流环节很重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研习交流,我认为首先要有时间上的一个保证,只有时间的充足,孩子们才能引起的充分。其次,在交流环节,组长的有效组织很重要,组长对老师出示的研习任务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原则上是让弱的孩子先说,其他孩子进行补充,这些孩子分享的过程,就是小组之间学习的过程。
专题讲座
最后,项目负责人杨荣丽主任围绕“领学制”项目实验,作了题为《“三学范式”的校本实践——“领学制”课堂》的专题讲座。
杨主任在讲座中分享了语文课堂的实施策略,以“领学”为手段,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大家相互协商形成规则和分工,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发挥群体动力作用,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促进成员全面成长。形成以学生为主的小组学习共同体、班级学习共同体,学生与家长的社会学习团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领学制”课堂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还学习者以主体地位。双语教学共同体的同仁们将一起致力于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让我们的课堂继续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