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必须手术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青岛城市记忆历史上的青岛海军学校,民国海
TUhjnbcbe - 2023/3/4 18:55:00

年8月的一天,青岛靠近台东镇的登州路上,德国人建的毛奇兵营(日据时称为若鹤兵营)旧址迎来了百余名面容憔悴却满怀欣喜的师生,门前挂起的牌子标示着这里新的名字——“青岛海*学校”。

葫芦岛航警学校

张学良主持葫芦岛建港开工典礼

青岛海*学校(以下简称青岛海校)最初名为葫芦岛航警学校,创设于年4月,由东北张作霖*权的海*司令沈鸿烈所设,年改名为葫芦岛海*学校,并将哈尔滨商船学校毕业生并入(第三期)。

九·一八事变后,学校迁往威海卫,后于民国廿二年八月再迁青岛而改名青岛海*学校。故青岛海校之名实至年之后才有。年8月,第三期乙班的马纪壮、刘广凯、俞柏生等22名学生毕业,并乘镇海舰实习,期满后分发各舰及海*教导服务。

沈鸿烈

东北海*最大的“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图中可见舰身冒充“大昌”轮商船涂装以欺敌,事实上“镇海”舰原来就是商船改装的。

青岛海校使用过的练习舰有“肇和”、“镇海”等,其中“镇海”舰在年6月曾在远航训练中来台湾访问了基隆和淡水两港,这次访问得以成行和该校教官与日本海*的密切关系有关。

哈尔滨商船学校,此为年所摄,许多著名的青岛系将官当年其实是要到这所学校学习商船,但后来被转入葫芦岛海*学校。

东北海*(第三舰队)各舰在抗战爆发后自沉于青岛大小港中,镜头前方是老式驱逐舰“同安”,舰上火抱已拆卸,沉船上只剩空的鱼雷发射管。

抗战爆发后,学校师生与舰队官兵一起在沈鸿烈的指挥下,把*舰上的所有枪炮拆下,进入鲁中地区打游击战。此后青岛海校又开始了新的迁移。学校于年11月迁至湖北宜昌,不久又迁至四川万县狮子寨,此时在校的学生为青岛海校第五期。年7月,电雷学校奉命停办,其尚在校的第三期、第四期学生并入青岛海校。至年初,*埔海校也奉命停办,在校的第二十三期、二十四期学生也转入青岛海校继续学习。另外,七七事变爆发后,马尾海校当局对学生封锁消息,禁止学生阅读报纸、外出串连,引起学生很大的反感。当日机空袭时,学生请求校方发放武器参加防空,校方也坚决不准。学生不满情绪日增,纷纷离校出走,投身抗战。其中有邹坚、吕美华等七人离开马尾海校后,于年辗转至四川万县,进入已迁至此的青岛海校继续学习。

此时的青岛海校实际上已是集全国四个海校的学生于一炉,分为航海甲班、轮机甲班、航海乙班、航海丙一班、航海丙二班、轮机丙班共六个班约三百人,是民国海*史上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期。学校一直延用青岛海*学校的校名,直至年3月奉命停办。这样,所谓“集全国四个海校的学生为一炉”的第五期乙班,遂成为该校的最后一批学生。

由于沈鸿烈和青岛海校的教官大多曾留学日本各*校,所以该校的教育完全师法日本系统,重视战技与*人武德和精神的教育,这与当时中国其他各海校师从英国有很大的不同,国民*海*中的“青岛系”也成了别具实力和特色的一支。民国海*的许多重大*事活动中,都留下青岛海*学校学员的身影。

青岛海校毕业生在“海圻”舰实习,左起:刘广超(后任海*总司令刘广凯之兄),马纪壮(后任海*总司令及国防部副部长,总统府秘书长),陆维源(战后任“永兴”舰长被叛舰者杀害),李连墀(后任巡防艇队长及海*供应部司令,高雄港务局长)。

国民*第三任海*总司令,海*二级上将——马纪壮,年毕业于青岛海**官学校航海科第一期。

国民*第六任海*总司令,海*二级上将——刘广凯,青岛海**校第四期毕业。

国民*第六任海*总司令,毕业于青岛海*学校职位最高者,官至台湾“国防部长”的海*一级上将(四星上将)宋长志。

年,宋长志毕业于青岛海*学校。第四期只有一个班,共毕业学员37人,宋长志的同班同学里,有后来出任“总统府”侍从武官长的海*中将钱怀源、台湾海*中将参谋长牟秉钊、海**官学校中将校长白树绵(在欧洲学习期间参加过诺曼底登陆作战)以及海*少将姚道义、孙文全,可以说是将星闪耀,这些经历过国难的海*将领,成为日后国民*海*的中坚力量。

国民*第九任海*总司令,海*二级上将——邹坚,年毕业于青岛海**校。

战后留英*官班三位出身青島海校的同学,自左起为宋长志、俞柏生、刘广凯,三人后都官至海*上將,成为青岛系的中坚代表人物。

中国海*参加诺曼底之战的二十四名*官(外英国教官一名)

驻英大使郑天锡接见前往英国的中国海**官

年,包括13名该校学员的24名海**官被选派赴英参战、学习,其中,来自青岛海校五期乙班的有:*廷鑫、聂齐桐、谢立和、邹坚、楚虞璋、熊德树、吴方瑞等7人;来自青岛海校五期甲班的有:王安人、王显琼、钱诗琪、张家瑾等4人;及四期的牟秉钊、白树绵等2人。

在英国期间,参加了包括诺曼底登陆、土伦登陆等许多盟*的海上*事行动,是二战期间唯一一批受中国*府派遣,在欧洲战场与盟*并肩作战的中国*人。

年,张君然回到阔别40年的西沙,讲述当年收复该岛的情景。

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行动中,更有多名青岛海*学校的学员参与其中,五期乙班学生张君然曾三下南沙,并与同学彭运生分别但任了海*驻西沙和南沙群岛的首任管理处主任。他在驻永兴岛期间所立的“南海屏藩——海*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至今仍屹立在永兴岛上,成为我国神圣领土西沙群岛上的一座历史证物。此外,青岛海*学校还为民国海*培养出了杨元忠、曹仲周、马纪壮、刘广凯、宋长志等一批将才。

青岛海校五期乙班不仅是战后重建民国海*的一支少壮力量,而且他们中的不少同学也是中共海*建设的最初参与者。年4月23日,中共华东*区海*正式成立,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青岛海校五期乙班中未随国民*撤往台湾的同学,以起义、报到等不同方式,陆续加入了中共海*,他们或者成为中共海*第一代舰长、副舰长,或者是海*专业技术部门的骨干,他们以所拥有的海*专业知识为中共海*最初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风雷激荡的近代史上,青岛地位举足轻重。这是一座以海著称的城市,海*自然就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东北海*派生出来的青岛海校,人才济济,势力雄厚,影响巨大,堪称民国海*界的翘楚。(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整理:何良庆)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城市记忆历史上的青岛海军学校,民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