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必须手术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大探海近百年,中山大学号如何继
TUhjnbcbe - 2023/1/25 22:39:00
北京重点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39620.html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亮

实习生夏嘉欣

图/学校供图

8月28日,我国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在上海长兴岛江南造船厂下水。此次下水后,“中山大学”号将进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内装施工等阶段,计划于年底进行试航,预计年初交付使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作为一所毗邻南海的“双一流”综合性高校,中大发展海洋科学、培养海洋人才、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的初心、决心不变,将以“中山大学”号为平台和载体,加强与国内各涉海兄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走向深海远洋贡献力量。

“中山大学”号填补广东高校的空白

记者了解到,“中山大学”号船长.3米,型宽19.4米,型深9.25米,设计排水量约吨。

定员人,额定人员编制下自持力60天,经济航速11.5节,最大试航速度16节,经济航速下续航力海里,入级中国船级社(CCS),具备B3冰级加强,是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具备全球航行能力且能毗邻极地冰区作业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参加下水命名活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指出,时至今日,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远不如对太空的了解,原因在于海洋考察设备少、装备弱、人才缺。

中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重大平台建设处处长刘梅认为,中大科考船的建设填补了广东高校没有大型海洋科考船的空白,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综合科考船太少、高水平海洋科技人才奇缺的局面。

据悉,中大目前已有5位从事海洋相关领域研究的院士。

罗俊院士表示,科考船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面向全球开放的多学科、多领域、多功能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满足国家对深远海科学研究、高新技术研发以及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提升国家海洋科技综合实力,促进海洋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深远海战略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科技、经济和社会意义。

可全球适航,探测范围广,为科考试验提供先进平台

作为“观天探海”的“水上利器”,“中山大学”号科考船能“走”多远,有什么科技含量,如何成为推动学校科研进步的“螺旋桨”?

据了解,该船航区为I类无限航区,这意味着它可以到达极地、深远海等水域进行科学考察和实海试验,将为中大海洋大学科群提供先进的海上移动观测、探测和实验平台。

同时,它能够在航线周边数百公里范围,开展从海底到万米高空的区域地球系统的海洋、大气、地质、地球物理、生态、环境和资源要素的无缝隙探测和监测,满足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大气与大气海洋、物理海洋与海洋物理、海洋遥感、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工程与技术(材料、通信等)以及海洋人文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考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

“毛主席有词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科考船的建设正让‘五洋’变得不再遥远。”中大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表示,通过科考船的试验考察,学校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材料,进一步认识自然,也可以通过观测试验数据的分析上升到基础理论的建立和完善。

中大的“探海”计划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中大早在年就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西沙群岛的科学考察。

年,中大提出实施“南海科学考察”综合航次计划,现已完成8个航次,累计航行海里,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地质、海洋大气、海洋考古等领域共多人次的师生参加南海科考。年成功组织“重返西沙90周年”南海科考航次。

未来,中大将借助科考船服务大湾区,深耕南海、面向大洋。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岳*认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大探海近百年,中山大学号如何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