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4日,年“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教研协作体”小学语文教学交流展示活动在长沙市雨花区泰禹小学如期举行,来自武汉、南昌、合肥、长沙的小学语文教研专家和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和教研的新发展。研讨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不仅有理论高深的专家讲座引领和课文朗读与板书设计讲解的语文教师素养全方位的展示,还有师生同台、共生共长的课堂教学展示,让师生在追寻探索主题学科融合,创新多元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看到了更有意义的生命化成长课堂。
名师荟萃,“硬核”指引
朗读是教师用心灵感动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的过程,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艺术,也是语文课堂上最亮丽的风景线。8位老师经过10分钟左右的简短准备,逐一为大家呈现精彩的课文朗读。她们或深情,或激昂,沉稳大气的台风和深厚扎实的朗读把与会老师带入一篇篇精彩美妙的文章,阅读世界、沁润书香。
专家讲座由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良田教授进行《小语教学的“小初衔接思维”及其实践》的讲座。张教授是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负责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小学语文的学习如何与初中语文的学习顺利衔接?”张教授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对老师们进行了指导。讲座中,张教授主要从何谓“小初衔接思维”、语文教学的小初“衔接点”何在、高段小语教师的“小初衔接思维”与实践这三个方面对小初衔接教学进行分析。张教授指出,小初衔接是“为了实现有效衔接,小学和初中这两个阶段的教师出于互相了解与主动适应的需要而在教学中所做的内心考量与实际操作(主动探求)”,他借助课标、条分缕析地带领我们从识字教学、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等方面的要求来找寻衔接点,结合生动的教学案例,将衔接实施策略娓娓道来。
四省“切磋”,魅力绽放
《国宝大熊猫》是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唐颖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小伙伴”,从“大熊猫是猫吗?”的提问开始,一步一步吸引孩子,借助视频等方式将萌萌哒的熊猫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先了解熊猫,这样孩子们的写作也就信手拈来了。
南昌市文教路小学的刘娟老师讲述的是《司马光》课例,她细致引导,充满感情的带读更是将孩子带入故事情节中,通过对情节深刻分析让孩子从文中提炼出课文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合肥市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徐静雅老师带来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徐老师以精彩的图片导入,采用读词语,猜事物,分角色,读课文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用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认识了什么是关键句。徐老师的课堂有条不紊,精彩纷呈,有重难点的突破,也有方法的总结,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语文课堂中畅游了这个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也让孩子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长沙雨花区泰禹小学禹言主持人社团为老师们带来了精彩的课文朗读,二年级小禹娃朗读的《彩色的梦》仿佛把大家带到了童年的美妙时光;三年级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妙趣横生;三位五年级学生朗读六年级课文《桥》,句句真挚而深情,催人泪下。
交流活动不仅有理论层面的创造和革新,更有实践操作上的尝试和开拓,板书设计介绍大PK,也是教学设计的亮点。来自四城市的8位教师依次上台展示,用粉笔现场做板书设计,老师们的板书精巧,各有所长,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的艺术,充分体现了单元一体化这一统编教材的教学理念。
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的老师从课文朗诵、课堂教学、板书设计全方位展示了一位语文老师的素养和魅力。选手们标准的普通话,高超的课堂驾驭力,巧妙的设计,课堂环节的层层推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精炼的板书设计,授之以渔的方式方法无不感染着我们。”来自合肥的舒展老师说。
武汉的毛永辉老师则认为,学生能否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思考取决于老师能否正确引导。合理安排内容,恰当使用教学方法是一堂好课必不可少的条件,多使用发现法、对比法、设疑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考的方法,或许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这种主题活动真实且自然,令我受益匪浅。
四省搭台,思想碰撞,智慧之光齐聚雨花,开启小语教研的美好时光。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教研协作体小学语文交流展示活动既是理念层面不断变革的突破,又是实践层面尝试改革的体验,未来四省市的教育工作者将集聚智慧,尝试更多适合现代教育的创新模式。
来源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高兴
责编
周哲文编辑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