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黎笋、苏联勃列日涅夫的握手)
七十年代后期,越南彻底膨胀了,他们目中无人,自诩*事实力世界前三,能看在他们眼里的,只有美国和苏联。
在他们看来,他们有膨胀的资本,毕竟,世界第一强美国败给了他们,世界第二强苏联支持他们,他们自己完成了全越南的统一。
于是,在南海,越南人抢占我南沙群岛的岛屿;在越南国内,越南人打压排挤万华侨;对中国,越南*府宣布撕毁签订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都属于中国”的协定;在中越边境,越南屡屡骚扰;对柬埔寨,越南10万大*直接开了进去。
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盟友,为了华侨,为了中国整体的安全,为了破坏苏联和越南的称霸行为,邓小平等人经过商议:开战!
具体安排是,东线由广东*区司令员许世友负责,西线则做了调整,调来杨得志将*,替换虎将王必成。
都说临阵换将兵家大忌,为何要用杨得志换掉王必成?
(杨得志)
首先,我们看看双方的年龄。
杨得志出生于年,王必成出生于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时,一个68岁,一个67岁,年龄相仿,都是老将了。
这一点,杨得志和王必成旗鼓相当,没有优势。
其次,我们看看两人的职务。
这之前,杨得志是武汉*区司令员,而王必成是昆明*区司令员。从这里可以看出,职务等级基本相当。
不过,稍微不一样的是,杨得志此时的*衔是上将,而王必成是中将。
第三,我们看看曾经的战绩。
(年轻的杨得志)
王必成是年参加革命的,年加入红*,年加入共产*。此时,小伙子年仅18。接下来,参与了鄂豫皖反围剿的战争,人表现得机灵、勇敢,年9月已经成为了营长。
熟悉红四方面*的都知道,他们开创了川陕根据地。
而在川陕根据地,王必成参加了著名的广昭战役、陕南战役、嘉陵江战役。嘉陵江战役后,王必成担任了红30*89师团团长。长征后的年春,王必成已经是89师的副师长了。
杨得志虽然年长一岁,可参加革命的时间,和王必成是一样的,也是在年。
不过,杨得志的表现更为突出,年已经担任了红1*团第1师1团团长了,此时也仅21岁。
跟着大部队长征的时候,杨得志表现非常突出,总是扮演先遣队的作用,渡乌江天险有杨得志,飞夺泸定桥的17勇士,也是杨得志组织的。
到了陕北时,杨得志担任红一师副师长,到了年,已经是红2师师长了,此时仅25岁。
从抗战前的表现来看,两人表现都不错,杨得志更突出,比王必成高半级。
(王必成)
年的全面抗战开始后,杨得志成了师旅团的团长,跟着林帅参加了平型关战役。而王必成成了新四*第1支队参谋长、团长。
在抗战期间,杨得志还是一如既往得猛,建立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杨得志先后担任晋察冀*区第1、第2纵队司令员。
再看王必成,在抗日战争中,打出了赫赫威名,被人称为“王老虎”,他的团队被称为“老虎团”,多次重创日*。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年11月10日,王必成担任华中野战*第六纵队司令员。
看杨得志和王必成两人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不相上下。
解放战争中两人表现如何呢?
杨得志在年担任了晋察冀野战*司令员,当时的保北战役、清风战役、石家庄战役,都有杨得志的精彩表现。年,杨得志担任了华北*区第2兵团司令员。
随后的平津战役、太原战役都有杨得志的深度参与。
而王必成跟着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实在突出,苏中战役七战七胜,王必成的队伍是绝对的核心力量;孟良崮战役中,国*名将张灵甫被击毙,成了王必成等人的背景布;淮海战役中,王必成深度参与,两次成功阻击敌人的援*,表现相当优秀.....
到了解放前,王必成是三野的第7兵团副司令员。
从战绩来看,解放战争中,杨得志和王必成也是各有千秋,不相上下,甚至,王必成的表现更为亮眼和突出。
但从职位等级上来说,解放后,杨得志已经是兵团司令了,而王必成是兵团副司令。
新中国建立不到一年,朝鲜战争爆发了,杨得志和王必成都上了朝鲜战场,都是四十出头的年纪,都是当打之年。
王必成从年4月起,到了朝鲜,先后担任第九兵团副司令、第九兵团司令。
而杨得志作为司令员,在年2月带领第19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比王必成入朝早了两年),并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
年夏天后,杨得志先是担任中国人民 副司令,后来担任司令员。
朝鲜战争中,杨得志后期成了 的统帅,并参与指挥了多次战役。从这个方面来看,杨得志比王必成多了一重经验,那就是如何做一个独当一面的统帅。
正是因为杨得志在朝鲜的表现,在年授衔时,杨得志被授予上将,而王必成被授予中将。
整体来说,看杨得志和王必成曾经的战绩和指挥经验,大体不相上下,杨得志领先一点点。
难道,仅仅是因为战绩和经验稍微突出一点点,就决定了年的换将吗?
应该不是,毕竟,两人能力相近,年龄相仿,战绩也较接近。
第四,我们看看杨得志和王必成对越南谁更了解。
(杨得志
论对越南的了解程度,王必成远远不及杨得志,此话从何说起呢?
年,北越和美国在越南大地打得水深火热,作为两个老大哥,苏联和中国都是支持越南的。
就在这一年,杨得志代表中央*委到了越南,帮助越南抵抗外国侵略。
所谓的帮助,主要是当*事顾问,因为当年的中国,也就是给予越南后勤上的帮助,并没有和朝鲜战争一样进行参战。
既然是*事顾问,那就避免不了的要了解越南的各种情况,比如*事实力,比如地形地貌,比如群众的支持度。
可以说,在年,杨得志深度了解过越南的情况,也和越南的高层有过深度的探讨和交换意见。
如果做个比喻,说杨得志曾经是越南一些将领的“老师”,毫不为过。
那么,学生不听话了,老师收拾学生应该最合适,因为他知道学生的几乎全部,包括优点和缺点。
而王必成对越南,除了通过资料来了解,没有其它途径,比起杨得志的了解差得太多。
于是乎,中央*委经过再三的讨论和分析,认为杨得志代替王必成“利大于弊”。
可以这样说,打越南再没有比杨得志更合适的将领了。
因此,年2月17日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指挥官安排的是勇猛无敌的悍将许世友将*,而西线指挥官任命的是智勇双全的杨得志将*。
那么,杨得志将*在对越战争中的表现如何呢?
战争开始,东线安排了6个*,西线安排了3三个*。整体*事目的是:不要越南人的一寸土地,主要是打击一下越南的嚣张气焰,对其进行惩罚和警示。
从战争结果看,29天的时间内完成了上级的任务。
从东西两线的表现看,东线人多,而且敌人的精锐也多,许世友将*又是猛攻猛打的硬汉策略,因此,伤亡比例较大。
而西线,在杨得志的指挥下,伤亡人数较少。战斗打响后,一路势如破竹,很快突破了红河和南溪河,并且攻占了老街、孤柳等*事重镇。
西线部队在杨得志的率领下表现突出,给了越南*队很大的牵制。
但是,因为居无定所,而且生活不规律,导致有老胃病的杨得志的身体没有抗住,战争进行了五天时,就开始胃出血了,吃饭不易,而且便血。
不仅是胃病发作了,而且高血压也严重干扰杨得志将*,年2月25日,杨得志昏倒在指挥部。
这样的情况下,杨得志先是被医院,因为病情严重,后来又转院到了国内。
虽然杨得志病了,但底下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杨得志恢复过来后,遥控指挥西线部队,特别是中央*委在下了撤*命令时,杨得志也下了如此的命令给自己的部队:
一线部队,要逐批后撤,相继掩护,以防止越*突然变卦。在后撤过程中,但凡遇到越南的工厂、电线杆、矿山、重要公路、桥梁,一并摧毁。发现援助越南的所有物资,能搬走的就搬走,搬不走的就炸毁。”(《杨得志传》)
到了3月中旬,杨得医院了,不顾身体状况,又去了云南前线,进行各种协调,并参加了后期的庆功会。
基于杨得志整体的优秀表现,在年,杨得志升为国防部副部长、解放*总参谋长。看得出来,中央*委对杨得志的认可和欣赏。
年10月25日,杨得志将*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
回顾历史,看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是临阵换将,虽然王必成也一样优秀,但从大局来看,当时的杨得志确实是西线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