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哭是表达情绪与需求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不能言语的小婴儿,然而哭闹仅仅是为了表达饿了、拉了吗?当然不是!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哭泣分为生理性哭闹和病理性哭闹:生理性哭闹最常见的就是饥饿性的哭闹啦,这种哭闹常常发生在下一次喂奶前,哭声响亮,有节律性,哭的时候面色红润,伴有觅食、吸吮、吞咽等动作,给予喂养后哭闹自然停止;生理性哭闹的另一种常见情况就是不适性哭闹,比如小儿想睡觉,大小便后尿不湿湿润,穿着太厚、过热、太薄、过凉,蚊虫叮咬后引起的瘙痒;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宝宝没人陪伴,缺乏安全感,或者宝宝受到惊吓;如果我们在为宝宝更换尿布、更换衣物、洗澡擦身时手法粗暴,疼痛也会引起宝宝哭闹。与生理性哭闹相对应的就是病理性的哭闹了,消化系统的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皮肤的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疾病所致的疼痛引起的哭闹。我们在发现小儿不明原因长时间哭闹或反复哭闹时排除以上各种生理性的哭闹后就需要警惕病理性哭闹了,这时候您可能医院就诊!当然我们也可以简单的做一次从头到脚的排查。首先您需要看看孩子的头面部有没有肉眼可见的异常,比如伤口出血,有无外耳道流液等;查看全身皮肤,有无皮疹、红肿,特别需要注意颈部、腋下、腹股沟及肛周;检查手指、足趾有无被织物缠绕,手指、足趾指甲有无异常,动动宝宝的四肢,看看被动活动后哭闹是否加剧;这样从头到脚检查一遍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婴幼儿一些常见的疾病,比如外伤、化脓性中耳炎、肛周脓肿及其他软组织感染、腹股沟嵌顿性疝、织物缠绕、甲沟炎等。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小儿急性肠套叠,这个疾病也是造成小儿不明原因哭闹的常见原因,且一旦发生需及时送医救治!小儿肠套叠的病因不清楚,二岁以内多见,尤其以四至十个月婴儿最为常见,二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二至三比一。小儿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三至五月发病率最高,九至十一月份较少见。可能与此时期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腺病*感染较多有关。小儿肠套叠多发生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的小儿。阵发性腹痛(哭闹不安)、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这是小儿肠套叠的四大典型临床表现。对于不能言语的小婴儿及幼儿,不会诉说腹痛,哭闹常常是首发的表现。这种哭闹和平时的哭闹有些不一样,表现为有规律的发作,哭闹10-20分钟,安静5-10分钟,如此反复发作,哭闹时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异常痛苦。如果宝宝出现这种哭闹一定要警惕肠套叠可能,需及时送医。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腹部超声检查就可以帮助宝宝明确是否发生肠套叠。当患儿出现呕吐、血便时更是需要抓紧时间,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生肠坏死的几率增大,需要手术的可能性增大。对于及时就医的小宝宝我们可以做空气灌肠或者超声引导下水灌肠来帮助肠管回到正常的位置,这样宝宝的症状就能缓解,也能免去一次开腹手术。对于病程超过48小时,且有高度腹胀、腹肌紧张等怀疑有肠坏死发生或灌肠复位失败的宝宝就需要手术进行治疗了。
通过以上的文字描述您知道宝宝哭闹的原因有哪些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