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的三沙市,作为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有三个全国之最:
1、是全国总面积最大的市,陆海面积达到多万平方公里。
2、陆地面积最小的市,陆地总面积只有20多平方公里
3、人口最少的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记录,三沙市的总人口只有人。
东岛
从三沙市的这三个全国之最,可以看出这个市的特点,那就是全部由岛屿组成,并且面积不大,而且相隔比较远。
今天要说的这个岛,也在三沙市的管辖范围之内,是西沙群岛中面积第二大的岛屿,面积约1.7平方公里,这个岛屿的名字叫作东岛,其距离三沙市政府所在永兴岛约50公里。
整个岛屿像一个长方形,四面环海,整个岛屿被绿植所覆盖,从高空俯瞰由于一个璀璨的绿宝石。这个岛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其优美的风景,而是因为岛上一群野牛。
听到野牛,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美洲野牛,在短短的90年间,被美国人从多万头,杀到数量最少时只有头,濒临灭绝的状态。
而之所以说美洲野牛,是因为生活在东岛的野牛,与美洲野牛存在一些亲戚关系,东岛野牛形貌带有中国北方黄牛的特征,而中国北方黄牛是从西伯利亚野牛驯化而来。而美洲野牛也并不是美洲特产,其也是西伯利亚野牛,经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
东岛野牛来源成谜
如果说美洲野牛的祖先,是在很多年前,由于白令海峡封冻后,有一条通往美洲的路。
那么东岛的野牛从哪里来的呢?
这些野牛想从北方到中国最南端,起码要突破两层屏障,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然后从最南端大陆前往东岛距离数百公里。
要知道东岛并不是由地壳运动,从欧亚大陆分离出的岛屿,而是经过上升的礁石和珊瑚贝壳沙体复合组成的岛屿,也就是说东岛上的野牛,不像其他岛屿物种一样,是从大陆上分离出去的,只有可能是后期迁移过去。
而牛属于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不可能从大陆最南端,游泳到东岛上。所以在上世纪50年代,最早发现这群野牛的驻军,也是感觉非常奇怪。
不过当时在发现这群野牛的时候,状态都不是很好,一副病秧子的样子,而且骨瘦如柴,无精打采的,数量也只有10多头。
这些东岛野牛呈现出这种状态,也在情理之中,由于深处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所以这些野牛都是近亲繁殖,在没有外来基因干预的情况下,这群野牛灭亡也只时间问题了。
后来驻岛官兵为了不让野牛灭绝,改良这群野牛的基因,从外面引入一些牛,在基因改良后,这群牛的数量急剧扩充,最多的时候达到多头,平均一头牛只占据0.平方公里的土地了。
东岛野牛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由于野牛的基因改良,又没有天敌,导致野牛的数量急剧扩充,东岛整个岛屿的面积才1.7平方公里,而牛是大型的哺乳动物,每天所需的食物数量庞大。
在植被被吃完后,这些牛群就啃咬树皮,这就破坏了整个岛屿的生态圈。
3年的时候,一位生物学家就登上岛屿,一方面是解决野牛数量庞大的问题,一方面是调查野牛的来源之谜。
有关野牛的来源,还得益于牛粪,由于东岛上面只有一处低洼地上有淡水,所有的牛群都要到此次饮水。
这样牛群就有了一个统一的去处,并且牛在喝水的时候也会排粪便,就这样在这块淡水地的旁边,就形成了牛粪的堆积层。
最终采集堆积层最下面的牛粪经过化测定,发现野牛来到岛上最早的时间是在年前后,而在那时候,正是明末清初,中原大地上正经历巨变的时候。
在那个时候牛,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所以为了躲避战乱的人,就带着牛逃到东岛上,随着动乱逐渐平息,逃亡到东岛上的农民,最终还是选择回到自己的故土,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把牛群留到岛屿上。
经过数百年无人看管的放养,家牛也逐渐变成无人认领的野牛了,所以这群野牛的命运,实际上是与当时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当知道野牛来源之谜的时候,专家们感觉也变得不好了,如果不是数百年前的剧变,谁会远跋数百公里,携家人一起,带着牛逃到一座无人的岛屿避难呢?
解决方案
专家经过计算,发现整个东岛的生态圈,无法支撑多头野牛的数量,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那么整个岛屿的生态圈都会被这群野牛彻底破坏。
到时候不仅是岛上的植物,就是以岛屿为家的动物,也会遭受灭顶之灾,经过计算,最终确认岛屿所能承载的牛群数量,是50多头。
所以,那段时间,海鲜吃腻的驻岛官兵,总算是可以吃一顿新鲜的牛肉解馋了,在年的时候,专家对这些牛群经过调查,发现这群野牛的数量维持在50头左右。
由于数量减少,食物充裕,与岛屿上的其他动物相处融洽,以前由于牛群数量众多,遭到破坏的植物,也都恢复了过来。
不过专家也有些后怕,因为原始的东岛野牛品种欠佳,而且数量比较少。
试想一下,如果多年前逃难的人,带上东岛的牛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的话,在他们离开后,整个岛屿就成为牛的天堂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也不会是病恹恹的10多头牛了。
没有人为控制的话,整个牛群的数量会暴涨,整个岛屿只要是绿色的,将会被野牛啃食殆尽,那么到如今整个岛屿将如同荒漠一样,也就没有如今绿色的明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