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曹萍
4月25日是我国第35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守护一生”。孩子从出生开始到6岁,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性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目前,我省对适龄儿童实行“11苗防12病”的免疫规划方案,全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4月23日,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很多孩子前来接种疫苗,哭声此起彼伏。副主任护师孟晓慧在打针前,会认真核对每个孩子信息,扫描疫苗条形码。“所有疫苗都是扫码入库,接种时扫码出库,每个孩子打的每针疫苗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接种日期等信息会全部录入平台,之后任何时候可进行全程追溯。”据介绍,目前我省已经基本实现扫码接种全覆盖,确保疫苗接种安全。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接种疫苗时,都曾遇到过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困惑。医院疾病预防科副主任护师孟晓慧介绍:“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也就是‘国家付费,要求接种’;二类疫苗则是指公民自费、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五联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二类疫苗虽然不强制接种,但专家建议很多疫苗也是很有必要进行接种的。孟晓慧建议:“比如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手足口病疫苗、流感疫苗等,这些疾病在儿童中较为高发,接种疫苗可进行有效预防。”
孟晓慧在日常门诊中,常遇到一些家长因宝宝出现湿疹、肛周脓肿、高热惊厥等情况,而推迟接种疫苗,也有不少早产儿/低体重儿,以及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特殊健康状态婴幼儿的家长因担心疫苗接种带来风险而放弃疫苗接种。孟晓慧说:“家长直接放弃给这些孩子接种疫苗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面临较高的风险。家长可以找专科医生或者到疾病预防科进行接种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选择是否能够接种。”
据悉,国家卫健委近期发布的年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更新追加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过敏、免疫功能异常儿童等情况如何接种接种疫苗,提出生理性和母乳性黄疸、单纯性热性惊厥史,癫痫控制处于稳定期;病情稳定的脑疾病、肝脏疾病;病情稳定的常见先天性疾病等不属于疫苗接种禁忌症。对于其他特殊健康状态儿童,如无明确证据表明接种疫苗存在安全风险,原则上可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
编辑:彭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