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点题,开门见山
1、二上《葡萄沟》: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2、二下《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3、三上《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4、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二、交代背景,做好铺垫
1、二下《掌声》: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2、四上《观潮》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3、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三、营造气氛,奠定基调
1、二上《难忘的泼水节》一、二两段: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二下《邓小平爷爷植树》:年4月5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3、八上《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四、写作缘由,理清思路
八上《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叶圣陶先生于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一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可是一拖延就三个月过去了。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写什么呢?这有困难。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但纪念文是还要写。为了不重复,打算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五、对比反衬,特色导入
1、四下《母鸡》:我一向讨厌母鸡。先抑后扬,先说讨厌,后说改变为喜爱、赞佩。
2、七上《济南的冬天》: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先拿北平、伦敦作比,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六、引用名句,先声夺人
七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一、二两段: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是引用的文中主人公的话。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诗词名句或者俚语俗谚。
如果以“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为题写作文,你比较一下能看写出几种开头,然后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完成整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