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涉及酒类知识,浏览前请确保您已满21周岁;请理性饮酒,未成年人请勿饮酒。
一个上海精致独立女性,生活里总少不了葡萄酒的滋润。无论是优雅的法餐配酒还是周末的家中私宴,香槟预热,白葡萄酒开场,红酒收尾,每一餐都少不了小酌一杯。
但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奔三了的原因,渐渐发现我和身边的朋友都开始改喝威士忌了。问及原因,各有说法,我认同的一个说法是:同样是大几百一瓶酒,葡萄酒一晚上要喝三四瓶,威士忌一瓶可以喝三四天,喝威士忌没有心理(荷包)负担呐。
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多数葡萄酒的陈年时间不能太久,藏个三五年就得开瓶了,再老就成醋了。家里酒一多就开始犯愁喝酒顺序,有种一直在消耗临期食品的焦虑感。而威士忌不会,常温常湿放在酒柜里20年,风味更佳。
当我养成这些喝酒心得时,回顾过去,才发现已经走出了很远,远到“品味威士忌,品的是人生百味”一句话已经不再是鸡汤,而是人生感悟。
威士忌与航海
我真正入门威士忌其实是从玩帆船开始的。
帆船大概是世界上唯一法规允许酒后驾驶的大物件,早年跨越远洋的帆船上,必定有一个装满威士忌的酒桶,在远离大陆的海洋上漂泊时,高度酒精可以中和储藏淡水的异味,杀菌疗伤,缓解水手们的心理痛苦,这个传统就这样保留了下来。
去年我和朋友一起开帆船去到西沙群岛的探险之旅,行前准备的物品清单上,威士忌排在了top3。
那是一场艰苦远航,在北纬17度蔚蓝大海上克服暴晒、疲惫和孤独的自我挑战。在我们终于抵达中国普通公民可以抵达的最南端灯塔时,有太多情绪想要表达,此时唯有开一瓶珍藏多年的威士忌,纪念一下人生里的“themoment”。
酒入喉肠,感慨变多。
“在青春期要见识一些真正宏伟壮丽的东西,超越人类社会尺度的那种。好比航行数日也不见陆地的远洋,在午夜沙滩上空闪烁的大麦哲伦星云,缓缓沉入黑色海洋滑过船舷的蓝色冰山,在未来许多幽暗逼仄的时刻,这些事物就是我们逃脱的绳索。”
上岸后,远洋航海的记忆变得模糊,但那之后每次我喝到对味的威士忌,总会感受到一股海风扑面,不禁想起自己曾完成过一场真正伟大的旅行,酒风也跟着豪迈了起来。
自然寻威
喜欢威士忌,是因为它的稳定,不会像葡萄酒开盲盒一样。
威士忌在装瓶后的风味不会有太大变化,在漫长的岁月变迁里,时光流逝是唯一的因变量,让威士忌酒液逐渐平衡柔和。
我曾经脑洞大开过,如果威士忌的二次陈年也讲风土,不知道一瓶在美国加州阳光下的20年陈威士忌,和一瓶在日本北海道湿润海风里的20年陈威士忌,会有多少区别?
没想到居然有人先我一步做了这样神奇的对比试验。
年5月,汇泉洋酒通过实地指标测算后,选中甘肃敦煌、云南西双版纳、山东威海三地的沙漠、雨林、海洋自然环境,并埋藏美国威士忌、苏格兰威士忌和日本威士忌三款不同风格的威士忌,在三种不同的极端环境中开启二次陈年威士忌的实验。
三款威士忌分别是樱花桶熟成的松井单一麦芽威士忌、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美国威凤凰波本威士忌。
经过天极端环境贮藏后,汇泉洋酒邀请威士忌垂直意见领袖分别开启“自然寻威”之旅,参与并探索威士忌二次陈年的魅力。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五感调动,感受大自然带给威士忌的不同体验。
在“自然寻威”的发布会现场,我和其他嘉宾们兵分三路,解锁海、陆、空极限挑战,获得了盲品二次陈年威士忌的机会。
天极端环境赋予了威士忌二次生命。
从大海深处打捞上来的威士忌瓶身附着多种贝类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下陈年的威士忌似乎更有海的味道和咸香气息。
高温高湿的雨林中,泥土沼泽侵蚀了酒瓶包装,也磨平了酒的棱角,让它温顺了许多。
而在昼夜温差大的沙漠里,被风沙掩埋的威士忌也产生明显变化,粗犷的西北风把酒吹成了糙汉子,大开大合,感情强烈。
配合着海底餐厅晚宴的常规版威士忌,抛下威士忌酿造工艺的术语,忘记照本宣科的品酒辞,单纯以个人喜好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酒,结果将是怎样?
揭晓答案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实验室分析数据结果:
LDA分析显示,波本威士忌在不同条件下的特征性物质改变的趋势与另外两组纯麦芽威士忌有一定的区别,说明了玉米来源的基酒与麦芽基酒有着不同的变化特点。
其中,海洋储存条件对风味物质变化起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实验室报告数据也符合贮藏环境温度越高,威士忌(在某些风味上)熟成速度越快的结果。
我的个人心得:威士忌和帆船大海更配哦。
在威海海底二次陈年后的威凤凰波本威士忌,被大海赋予了淡淡的咸味,酒体原本的甜美形成了超级丰富的油脂感,有种奶油蛋糕的甘甜。
开启一瓶好酒,数十年的记忆随着酒香扑面而来,意气风发的少年轻狂,平淡日子里的小确幸,半生沉浮,不甘心,遗憾,都在这一杯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