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必须手术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74西沙海战中国海军火力不够,用上手 [复制链接]

1#

在中国大陆的南方,中南半岛和菲律宾、马来群岛之间这一大片海域被称为“南中国海”。

这片海域面积超过万平方公里,海域内岛屿密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国先民就开始在这些水域活动,唐宋时期将南海岛礁纳入行*区划,距今已经上千年。

而近代世界是“海权时代”,西方人在大洋上纵横,建立世界帝国。但中国是陆*大国,海*的发展较慢,一直无力在海洋事务上占据主动。就因为我国对海疆的管控较弱,导致南海岛礁大量被东南亚国家占领,至今依然和中国争执。

在侵占南海岛礁的国家里,越南是急先锋,共29个岛礁被越南划为“领土”。面对咄咄逼人的越南,中国曾在年于西沙群岛和当时的南越*权爆发海战,从南越手里收复西沙群岛。

西沙海战的地位十分重要,这是人民海*第一次在对外海战里获胜,也是毛主席亲自决策的最后一战。西沙海战时人民海*只有小艇,却打败了越南的驱逐舰,创造了“小艇打*舰”的奇迹。

那么,西沙海战前的东亚格局是怎样的?中越为何在此时开战?中国海*又是怎么在海上“拼刺刀”的呢?

一、“残羹剩饭”武装起的南越海*

在20世纪60-70年代,东南亚小国越南是世界上最热门的地区,美国正在这里打一场代理人战争,而且打得非常之惨。

越南战争是美国的一道伤口,因为中国在背后撑腰,北越*权虽遭到毁灭性打击,但无法被彻底消灭。美国打的这场添油战让国会大伤脑筋,白白烧掉了多亿美金不说,还惹得民众怨气冲天,掀起了国际反战运动。

南越*权加美*都打不过北越,美国人最后在年一走了之,给南越丢下大量武器装备,嘱咐其坚持战斗。

在美国人留下的武器里,十几艘美国*舰是南越最为看重的。这些驱逐舰和护卫舰建造在二战前后,驱逐舰吨位都在吨,但在当时海*普遍薄弱的东亚地区,这些战舰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

而美*走后,这些“残羹剩饭”使南越*权野心大增,开始对我国西沙群岛出手。

年1月,美国正式撤兵,同年8月,南越海**舰出现在了西沙群岛海域,对中国渔民进行驱赶,并且登岛宣誓主权。中国对南越侵略西沙的行径进行了多次抗议,并且在年末派出民兵驾驶的武装渔船与其对抗,坚持在西沙海域活动。

年1月,南越海*派驱逐舰“陈庆渝号”和“李长杰号”来到西沙海域,船上搭载着一个连的两栖登陆部队,强行登上中国甘泉岛和金银岛。南越士兵赶走中国渔民,拆下中国国旗升起南越国旗,已经构成事实上的*事侵略。

南越强占二岛的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针对南越的行为作出指示:“南越不断挑衅中国海疆,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还给东南亚其他国家当了个坏榜样,让他们以为中国轻视海洋主权。

看来,不打一仗不足以显示中国保卫南海的决心。”

二、中国“小艇”碰上南越“大舰”

年1月中旬,毛主席下令南海舰队组成海上指挥组,对盘踞西沙的南越海*进行打击。1月16日,解放*海*南海舰队“海指”在海南三亚成立,三亚榆林基地副司令魏鸣森担任指挥。

当时的中国海*实在没什么家底,三大舰队统共有四艘驱逐舰,也就是俗称的“四大金刚”,都在北海舰队服役。南海舰队手下只有一堆小艇,登陆艇、猎潜艇、扫雷舰的吨位普遍只有吨左右,最大的才吨,而且舰艇年久失修,能开动什么就用什么。

“海指”成立后率先派出了舷号、的两艘扫雷舰在西沙海面集结。

南越*队发现中国派出海*,立即决定增援西沙,越方派出驱逐舰“陈平重号”和护卫舰“怒涛号”搭载登陆部队赶来。1月18日上午,四艘南越*舰在西沙海域会合,南越海*指示:“尽量和平占岛,如中国人抵抗,则消灭之。”这一电报被南海舰队截获,“海指”指挥魏鸣森立刻带领、号猎潜艇来西沙永兴岛支援。

此时的西沙海域,中国和南越海*舰艇差距极大。

越南人的*舰陈平重号、李长杰号、陈庆渝号都是驱逐舰,排水超过吨,装备有mm主炮,还有多架机关炮,护卫舰怒涛号最小,排水也有吨。

中国海*的猎潜艇排水量仅吨,有一门85毫米主炮,三座机关枪;扫雷舰排水量吨,武器配置和猎潜艇几乎一样。西沙海域的中国舰船吨位加起来都没有南越海*一艘驱逐舰排水量大。

18日上午,、号猎潜艇带着武装渔船前往永乐岛海域和南越*队对峙。

期间南越*舰用炮口对准我方舰艇,但是在周旋之后南越*舰自行离开。南越海*在当天午夜针对中国*队制定了战术,驱逐舰“陈庆渝号”和“陈平重号”负责进攻琛航岛,让两栖特种部队登陆,剩下的“李长杰号”和“怒涛号”进行支援。

中国海*、、、号舰船在琛航岛周围盘旋,毛主席已经向南海舰队下达指令:“坚决保卫西沙,坚持不开第一枪,但是一旦遭到攻击,要坚决还击。”

1月19日一早,南越登陆部队向琛航岛前进,战争一触即发。

三、西沙海战:海上拼刺刀战术成名

年1月19日早上5点,中国渔船发现越南*舰开始行动,魏鸣森命令、号艇立刻向南越后方的怒涛号和李长杰号开去,、号去支援,附近岛屿和舰船全部进入战斗状态。

西沙海战由登陆作战和海战两部分组成,越南特种部队和中国民兵在琛航岛最先交火。

早上8点30分,南越20人组成的登陆部队坐着橡皮艇登陆琛航岛,在岛上被解放*战士和民兵打败,丢下数具尸体后撤退。登岛行动失败,士兵死伤,南越海*前线指挥何文锷下达了命令:消灭中国舰队。

南越舰队指挥何文锷让四艘舰船后撤三公里占领位置,然后一齐向中国舰船开火。中国*队的四艘小艇早就做好了战斗准备,机枪和火炮都在待击发状态,南越*舰的炮声一响,中国海*立马发起反击。

魏鸣森知道我方小艇和敌人的*舰吨位相差太大,火力也差得很远,正面打炮战是自寻死路。所以他鼓励各舰艇主动靠近敌人,跟敌人打接舷战,来一场“海上拼刺刀”。

10点24分,南越陈平重号向我*舰开火,西沙海战开始。

、两舰负责进攻李长杰号和怒涛号,、号对抗陈庆渝号和陈平重号。南越*舰第一轮炮击就打中了号艇的指挥室,我方三人牺牲,其他三艘舰船也不同程度受损。但是中国水兵们依然用枪炮顽强反击,朝着敌人冲锋。

俗话说“柿子专找软的捏”,、两舰先围攻敌*最弱的怒涛号护卫舰。号因为冲得太快甚至跟怒涛号撞在一起,在两艘舰接舷时,中国战士抄起甲板上的轻武器就往怒涛号上打,甚至在海战里投掷起了手榴弹,打起了RPG火箭。

在中国*舰围攻下,怒涛号疲于奔命,指挥室被炸毁,舰长被炸死,水兵死伤惨重。怒涛号受到围攻,越*陈平重号在远处出手相助,结果造成乌龙,一炮打穿了己方李长杰号的动力机舱,李长杰号不得不边打边撤。

解决了在后面支援的李长杰号和怒涛号,、号艇被解放了出来,立刻向南去支援号和号。陈庆渝号和陈平重号正在炮击、艇,这两艘舰艇已经受伤十几处,还在坚持向敌人还击。

我*四艘舰船围攻半个多小时,敌方陈庆渝号*舰燃起大火,也被迫撤出战场。与此同时,号艇船尾被mm炮弹击中,在航行中大量进水,有沉没危险。魏鸣森下令号离开战场,由号护航前往琛航岛。

、两舰继续跟敌人战斗,一直打到11点20分,中方支援的、号艇前来助战。南越*指挥官何文锷以为是中方的导弹艇来支援,立即下令全*撤退。南越*舰率先撤出战场,至此西沙海战结束。

四、西沙海战台前和幕后的故事

南越*舰逃跑后,中国、号艇对失去动力的怒涛号护卫舰进行围攻,于当天下午两点将其击沉。

西沙海战只进行了半天,其中海上战役仅1小时,越南四艘*舰一艘被击沉,一艘重伤,两艘轻伤。南越海*此战伤亡多人,怒涛号上就有80多名水兵殉葬。

中国方面,舰重伤搁浅,艇重伤,另外的,号均轻伤。中国海*战士牺牲18人,号艇就有15人阵亡。在海战结束后的第二天,中央*委下达命令,南海舰队派登陆部队趁势收复甘泉、金银、珊瑚三岛,岛上的南越士兵50多人全部被俘。

回看这次“小艇打大舰”的西沙海战,中国海*赢得非常惊险。

首先,南越海*也是一群菜鸟,海战经验不足,炮击准确率低,而且很多武器处于故障状态,火力大打折扣。

其次,南越士兵的战斗意志差,经不住伤亡,最后两艘驱逐舰几乎完好退出战场。中国海*的舰艇处于劣势,但是全体将士敢打敢拼,主动靠近敌人,在舰艇身受重伤后依然不放弃攻击,这种精神让南越海*胆寒。

至于最后南越舰队指挥何文锷说看到“中国导弹艇接近”,完全是无稽之谈,、号艇也是普通猎潜艇,没有装备反舰导弹。何文锷在短短1小时的海战里失去了判断能力,也从侧面证明这次海战的激烈。

在海战失败后,南越*府宣称要报复中国,彼时南越海*还有大量驱逐舰,有一战的实力。毛主席和中央*委电令南海舰队要有“准备打第二仗,第三仗的心理准备。”同时*委调动东海舰队昆明、成都、衡阳三艘导弹护卫舰南下支援。

当时台湾海峡还是*事区域,被蒋*所封锁,东海舰队只能走台湾西侧的“巴士海峡”。但南海战事紧急,毛主席断定蒋氏不敢在中国领土问题上犯浑,拍板东海舰队直接过台湾海峡。

东海舰队导弹艇最后从东引岛以东高速南下,全程不开灯,保持无线电静默,快速通过了台湾海峡,蒋*并无反应。从此以后,中国人民解放*海*通过台湾海峡的次数日渐增多。

南越*府在战败后确实想报复中国,南越总统阮文绍来到岘港督战,派出6艘*舰去西沙作战。南越向自己的老大美国申请帮助,希望美国第7舰队能支持自己打击中国,结果遭到了美国的拒绝。

美国拒绝南越的原因很简单:美国希望中国停止支持北越,并和自己一起对抗苏联。美国总统尼克松已经访问过了中国,中美关系破冰,美国不可能为了一个南越得罪中国。在没得到美国的支持,又看到中国导弹护卫舰南下后,南越识趣撤兵,再也不敢来西沙挑衅。

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海*以西沙为跳板,收复南海多个岛礁。在海*落后的年代,中国海*用炮艇打败了驱逐舰,随着国力的强大,今天的中国海*已经拥有自己的航母舰队,完全有能力保护海洋主权。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年西沙海战:解放*登陆作战闪电收复三岛》,王建柱

2、《血色深蓝——年西沙海战纪实》,魏西南、魏艳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