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所有开国将军中,最有个性的非许世友莫属。
小平同志评价许世友为“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
《人民日报》则称他为“我军从战士逐级成长起来的难得的优秀军事指挥官之一”。
这位将军究竟“特殊”到什么程度呢?
图
许世友旧照
在战争时期,他是唯一一个有特许令可以在非作战时期喝酒的人,据说他一辈子喝掉了三四车茅台酒,去世后坟前摆满了茅台酒瓶。
爱喝酒的人一般都给人以鲁直的印象,许世友则只有一半:虽直不鲁。
自从军开始一直到去世,他从来没有因为喝酒耽误过事情。
(一)从战士开始成长
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图
嵩山少林寺
年初,8岁的许世友随拳师进入嵩山少林寺学习武术,还自创了属于自己的“螳螂刀法”。
年少的许世友除了一身武艺之外,还有一点很让人佩服,那就是他的酒量。
他在少林寺的师父就是有名的“酒罐子”,师徒二人常一边练功一边喝酒。
十五岁时他回家探亲,叔伯好几人为他洗尘,他一连喝了好几大碗,把叔叔伯伯们都灌醉了,自己却还像没事儿人一样。
图
上个世纪时,人们正在喝酒聊天
当时叔伯就说,这是天上的酒神下凡。
说起许世友加入红军的经历,其实有一些戏剧性。
16岁时许世友从国民党军队中“溜号”回到了家乡,担任当地的农民自卫队队长。
在被调往湖北省防军并升任连长的时候,他认识了同村的付梦贤,而此人是一名秘密共产党员。
图
年轻时候的许世友
在两人结识后不久,付梦贤就成功动员了许世友去参加红军,两人决定于午夜时分在集市上碰面并前往麻城。
临走之前,许世友还杀死了当地一个外号叫“惹不起”的司务长。
到了麻城之后他就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黄麻起义,在经历了三年的沙场斗争之后,凭借一身武艺再加上出色的指挥手段,许世友已经从普通士兵升任为团长。
图
黄麻起义油画
从许世友加入红军开始,他爱喝酒这件事就不是秘密。刚到鄂豫皖根据地时,许世友就开始偷偷存酒。
当时部队里是严禁饮酒的,詹才芳将军巡查部队的时候就发现他用水壶来装酒。
当时的许世友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战力,所以詹才芳也没有非常生气,只是质问的样子总是要做一做的。
结果许世友的回答也让他哭笑不得:“报告,我这个人不喝酒,腿没劲,走不动!”
许世友是出了名的“敢死队长”,他曾经7次参加敢死队,两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年红四方面军西征到漫川关时遭遇了地方5个师又三个团的兵力阻拦,许世友率领34团为全军突出重围撕出了一道口子;年8月他率领红四军一部,同红30军一起鏖战两昼夜,全歼国民党胡宗南部39师。
以弱胜强,以少打多对于许世友来说是家常便饭。
在红四方面军的部队中,许世友同样有着喝酒的特权,甚至随时有一个警卫员专门给他背酒。
图
陈昌浩老照片
这样的特权引起了有心人眼红,偷偷跟红四方面军的政委陈昌浩打了小报告。
陈昌浩则批复称:“许世友越喝酒越能打仗,你要是有这个能耐也可以喝!”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打过许世友喝酒的小报告了,许世友爱喝酒的名头也由此传得越来越响亮。
在长征路上,许世友还与黎族山寨的山寨王之间来了一次酒量比拼。
图
许世友旧照
当时红军战士要借道山寨,山寨王对时任红四方面军军长许世友的酒量早有耳闻,于是命人摆下酒局,要效仿“三碗不过冈”的架势。
许世友年轻气盛,答应下了这一次比拼。
他出酒,对方出了菜——一整只烤熟的野山鹿,是山寨王特意猎取来的圣物。
两人从一开始就各摆了三只大碗在面前,结果山寨王那边临时又换上了不比酒坛子小的碗,看得身边的警卫员心惊肉跳,许世友自己心里一时也没有了底气。
图
野山鹿
结果许世友这边连续干了九碗后,山寨王却没能喝掉自己这边的全部酒,这一比试就算是许世友赢了。
该山寨于是大开寨门,敲锣打鼓欢迎红军部队借道。许世友“英雄海量”的名声也在全军传开了。
(二)“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年10月,在抗大完成了学习任务的许世友担任八路军师旅的副旅长,参加了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任务。
年9月,许世友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年2月17日第一次进入胶东,这个成就了他威名的地方。
图
胶东半岛近照
当时胶东的形势对红军来说十分不利,大大小小的伪军有二三十股。
在欢迎仪式上,也相当于是战前动员仪式上,许世友宰掉了一只芦花大公鸡,将它的血滴入了酒碗中,与在场的将士们歃血为盟,共同约定:与日本人争胶东!
在当年的3月的牙山战役中,许世友率清河独立团兵分三路,与胶东东部的部队配合,在3天的时间里歼灭了敌军东西两面的大部分敌人,伪军指挥员负伤而逃。
此后我军乘胜南下海阳、莱阳,敌伪部队最高指挥官赵保原被迫逃到日军部队苟且偷生,我军取得了胶东反投降战役的重大胜利。
图
赵保原旧照
此战后毛主席盛赞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年许世友第二次进入胶东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许世友在这一次胶东战役中的表现堪称“神级”。
当敌军以两万余兵力进行扫荡的时候,在许世友的指挥下,我军不仅成功从敌人的包围圈中突破,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未损一兵一卒,最后还转移到了敌军的大本营——烟台附近。
年9月胶东地区已经解放了两座县城和多个村庄,解放人口多万。著名的电影《地雷战》就是以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为原型拍摄的。
图
电影《地雷战》剧照
年胶东军区部队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的战斗序列,许世友任第九纵队司令员,先后参加列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等重大战役。
年8月上旬,华东野战军成立了内线兵团和外线兵团,其中内线兵团就由许世友指挥,许世友因而成为了我军第一位兵团司令员。
在当时斗争形势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许世友带领3.4万军队从国民党军的封锁线中隐蔽穿插到其背后,并从其背后大举反击,接连取得胶河战役、莱阳战役等重要胜利,一举扭转了局势,使得解放军重新掌握住了山东战场的主动权。
图
胶河战役
新中国成立之后许世友身居要职,历任山东军区、南京军区司令员。
官职在变,许司令爱酒可一直没有变,只不过是随着生活变好了,喝酒的品味也有所提高了,从以前的劣质高粱酒,发展到了白兰地、古井贡、贵州茅台等。
其中,茅台酒又是他的最爱,走到哪儿都要带着。年到朝鲜参战时,他也带上了好几箱的茅台酒。
当时他所在第九兵团的几位高级领导都是千杯不醉之人,这个兵团也被大家戏称为“酒兵团”。
图
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茅台酒库
酒兵团凭借着“酒疯”,在朝鲜战场上立下了赫赫功劳。
(三)凭酒点将的东线司令
中国和越南的关系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相当不错的。
在越南解放斗争中,越南领袖胡志明曾经在广东参加中国大革命;在越南抗法斗争、抗美斗争中,我国均派遣军队前往越南援助越南人民,在这三十年间中国“勒紧裤腰带”,提供给越南总计约两百亿美元的援助,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巨大的资金了。
图
胡志明
然而胡志明去世,黎笋上台之后,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开始对中国采取行动。
首先就是党章中的毛泽东思想被取消,大批亲华派被疏离权力中心;接下来是大力打压华侨的正常生活;再继续,就是在边境挑起武装冲突,推到界碑,恶意打伤边民,并侵占中国南沙群岛96%以上的岛屿。
此时的越南野心空前膨胀,开始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年,越南迅速出兵,占领了素来与中国友好的柬埔寨全境,对中国边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图
小平同志旧照
年元旦的中央军委会议上,邓小平就挂帅人选同诸位高级将领及相关领导进行了最后的商讨。
其中西线云南方向的司令员人员一波三折。
云南边防部队是由广东军区和昆明军区共同组成的,时任昆明军区司令王必成主动请缨被拒绝,前一任司令秦基伟则表示自己难当大任,最后小平亲自点了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为帅。
而东线广西方面的主帅人员则从始至终没有任何异议,所有人都认定了时任广西军区总司令许世友。
图
杨得志
大家对许世友的信赖不仅仅来源于他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优秀作战表现和丰富经验,更来源于他在前不久的西沙海战中的出色发挥。
从年起,越南就开始持续占领我国西沙群岛边线岛屿。
到了年的时候,越南海军不仅侵占了岛屿,还打死了渔民和民兵,并用两艘舰艇撞毁了我国号舆论驾驶台。
是可忍,孰不可忍,周恩来于1月8日召开了作战会议,西沙转入战时状态,而这次冲在前线执行作战方案的正是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
图
周总理旧照
西沙海战仅仅进行了两天时间,就将南越在西沙群岛核心区域的南越势力全部驱除。
作为解放军首次海上反侵略作战,解放军再次创造了以小艇对大舰,在武器装备落后、作战位置不利的情况下击败对手的奇迹,同时也是近代以来我国海军首次对外战争的完胜。
在这次战争中许世友不仅指挥出色,也积累了与越南人对战的经验,因而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司令的职位。
虽然人们常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但是在即将要打一场关键性战争的时候,许世友还是想要自己最熟悉的部下与自己配合,做自己的副司令员。
图
刘昌毅旧照
当时他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是自己的老部下刘昌毅。
刘昌毅将军有着“活张飞”之称,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巧合的是,皮肤偏黑,作战也非常英勇的许世友有着“活李逵”之称。
作为一员作战经验丰富,作战风格也与许世友特别合的老将,许世友非常希望他能够作为自己的副手。
但是刘昌毅当年已经65岁了,对于他能不能上战场,愿不愿意上战场,许世友自己心里也没数。
图
刘昌毅和许世友旧照
为此,他特意邀请刘昌毅将军前来自己家做客。刘昌毅对于许世友的脾气也十分熟悉,两人来了之后二话不说先喝了三瓶茅台酒。
这时许世友问道:“还敢再喝吗?”
这句话实际上是语义双关,问的不仅是喝不喝酒,还有要不要和他这个爱喝酒的人一起继续打仗。
刘昌毅听懂了这一点,大声答道:“许司令喝到哪儿,我就喝到哪儿!”就这样,东线的副司令确定了下来。”
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图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幕
东线方向因经济发达,交通条件也不错,最重要的是距离越南首都河内较近,因而成为攻击的主要方向。
战斗一开始,我军从广西布局关突破,以坦克装甲为首猛打猛冲,只用了两小时四十五分钟就赶到了东溪,没反应过来的越南军队甚至误认为这是自己的坦克,东溪就成为我军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24日,越南北部重镇高平被攻陷。
在作战第二阶段,即2月26日至3月5日,东线方向部队兵分三路对越南首都河内前的最后一道防线——谅山发起了攻击。
向谅山进军
图
年2月28日,向谅山进军——战地记者李永安摄
3月1日9时30分,中方集中了门火炮,30分钟内就轰下了几万发炮弹。
当时许世友拍桌子下令:“攻击开始后,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守卫谅山的是越南人民军第3师,又被称为“金星师”,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头等师之一。第三师上下可以说是兵骄将傲,曾经放话:“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去过春节!”
可惜这一师出兵不利,被称为“英雄团”的12团一照面几乎被我军全歼,仅剩1万余人退守谅山。
图
年3月2日15时,炸毁二清洞——战地记者李永安摄
在许世友的指挥,以及中国军队更加强大的战力和炮火之下,3月2日晚谅山北市区已经全部被中国军队控制。
然而此时越南政府却宣布:中国军队没有占领谅山!越南政府此言是因为谅山北市区是新市区,南部才是老市区。
原本已经有撤退打算的中国军队被激怒了,许世友很快下令:“奋勇前进,打过奇穷河!”
3月4日中午11时,第三师主力部队几乎被全歼,谅山彻底被攻克,中国军队向奇穷河以南推进了5公里。此时河内已经无异于瓮中之鳖。
图
年3月4日5时50分,凌晨打响谅山南区攻坚战——战地记者李永安摄
我军士气异常高涨,许世友将军看着作战地图说:“不用两个小时就能打到河内!”
但此时中央却宣布:从2月17日起的被迫自卫还击已经达到于其目的,自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看着就在眼前的河内,许世友将军十分不甘心。
图
年3月5日,越南首都河内街头的紧张备战场景
于是许世友一边表示遵守中央命令,一边下令往前“拱一拱”。
他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希望给越军增加压力,逼迫对方从柬埔寨抽调军力回防,再“吓唬他们一下子”!
谅山以南一马平川,许世友的部队这“拱一拱”,就向前突进了数十公里,河内陷入一片混乱,政府官员们紧急撤离,甚至连部分关键文件和资料都没来得及带走。
战报发回指挥部后,许世友在指挥部里高声笑道:“吓尿了不是!屁滚尿流!”
图
许世友正在微笑
但即便是他再想攻下河内,也需要为大局考虑,不能继续向前了。
可就算是回撤,也绝不能便宜了越南人,许世友下令:“把那些坛坛罐罐都给我砸烂!”
解放军战士自然不会去砸烂越南百姓家里的坛坛罐罐,但是属于越南政府的“坛坛罐罐”是一个都没有放过。
在回撤的过程中前线部队边撤边打,多次击退不甘心而北上的越军队伍攻势,同时将沿线的军用设备、工厂和重工业设施等全部炸毁。
图
许世友旧照
(四)“兔司令”爱喝酒
在战场之下,许世友就是一个朴实的汉子,对于土地始终有着一份热爱。
在南京军区担任总司令的时候,许世友住在中山陵八号一个带有大草坪的院子里。
殊不知许世友完全无法理解草坪的欣赏价值,将所有的草皮挖掉,改种上了高粱、玉米以及许多蔬菜,从后花园变成了菜园子。
图
许世友中山陵8号故居
此外,他还在靠近马路方向的围墙下亲手砌了一个猪圈出来。在距此不远的小水塘里,许世友则养上了一池子的鱼。
跟着许世友的工作人员和部队勤务兵,每天的任务就是按照许大司令的安排喂猪、喂鱼、除草、施肥,分工十分明确。
分到最后许世友本人却没什么事情干了,于是他干脆又养了十几只兔子,当上了自己这个小院里的“兔司令”。
许世友曾经和毛主席“约法三章”。
图
毛主席(右)和许世友(左)
在他长征时期喝倒了黎族山寨王的事情传开后,毛主席曾经专门找到他谈话,给他举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喝酒误事的例子。
许世友原以为毛主席这是不让自己喝酒了,结果毛主席只是让他自己定出三条不喝酒的规矩。
于是他立誓:打仗前不喝酒,打仗时不喝酒,打败仗时不喝酒。
或许正是因为打了败仗不能喝酒,许世友一生中很少打败仗。许世友喝酒这事儿人人皆知,周总理也不例外。
图
许世友在酒桌上
某次许世友去北京开会,由于水土不服一直拉肚子,周总理亲自到了他所在的酒店,要求他去检查一下身体。
结果许世友哈哈一笑,表示自己用“土方子”就可以治好,这个“土方子”就是饿上两顿后再空腹喝两杯茅台酒。
总理闻言笑称:“这个方子也只有你能用!”
(五)生前尽忠,死后尽孝
在许世友将军六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他对父亲的印象很是模糊。
图
许世友母亲
在他心目中,自己所有的独立、倔强、果断等品格都来自于他的母亲。
16岁那年他曾经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他不得已东躲西藏,母亲在这段时间里受到了诸多刁难;投身革命后,反动派也曾经多次抄了他的家,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亡,甚至曾经在路上乞讨。
对于自己带给母亲的苦难,许世友一直十分愧疚。
年新中国成立,许世友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后他便将母亲接到自己的身边,当时母亲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
图
新中国成立时的许世友
当着数十名手下将士的面,许世友泪如泉涌,直接给母亲跪下了。
他事母至孝,将母亲接到身边之后他每天亲自为母亲生火盆、端洗脚水,在生活中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
为了孝顺母亲,他还曾坚持不火葬。
新中国成立之后急需大片土地,土葬占用的土地太多,耕地面积就减少了。为此,年4月27日,以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小平同志等人为首的名高级官员就曾经联合签名,以个人名义倡导火葬。
图
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内的毛主席遗体
除了毛主席的尸体被防腐保存以外,其他人去世时都实行了火葬,其中周恩来和小平同志两人根据其遗愿,连骨灰都没有保存。
年2月8日《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发布,其中明确提出要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推行火葬,并且要对不遵守规定的国家职工进行处分。
许世友当时就表示自己绝不火葬,他说,生前侍奉母亲的时间太短,死后要与母亲合葬,继续在地下侍奉母亲。
为此他专门给自己打了一副棺椁。
图
许世友旧照
年10月22日许世友病逝后果然实行了土葬,连小平同志都对他无可奈何,最后只批复了一句“按此执行,下不为例”。
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在阵前悍不畏死,指挥又精妙得当。
然而即便是成为军方有头有脸的人物,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也没有改变他淳朴、务实、孝顺的本质。
许世友将军这一生有任性妄为的时候,有倔强的时候,但最多的还是为民奋斗、奉献的时候。即便不在战争时期,我们也要膜拜将军英灵,向将军学习。
-完-